我們在選購分散劑的時候,很多人都不會區分參數里面的固含量和活性物含量,選擇錯誤的品種,對膠粘劑有一定了解的用戶,在百度百科中對于化學試劑“有效成分”是這樣解釋的:稀硫酸參加化學反應,一般參加反應的都是其中的硫酸,所以有效成分就是硫酸,而不是水。而其它一些溶液基本有效成分都是其中的溶質。溶質,是溶液中被溶劑溶解的物質。溶質可以是固體(如溶于水中的糖和鹽等)、液體(如溶于水中的酒精等)、或氣體(如溶于水中的氯化氫氣體等)。在化學反應中,能起反應作用的就是反應的有效成分,因為有些反應需要催化劑,催化劑是參與了中間反應的,也可以看作有效成分。
固含量不僅是成膜物質,還包括填料、助劑等,也是乳液聚合過程中常用的一個名詞,比如理論固含量,在體系中加30g單體,70g水,那么理論固含量為30%,如果單體轉化率不是很高,那么理論與實際的固含量會有區別。
我們在選購分散劑的時候,很多人都不會區分固含量和活性物含量,選擇錯誤的品種,下面我們為大家詳細講解消泡劑固含量和活性含量的區別。
1、固含量。固體含量是在規定條件下干燥后乳液剩余部分的質量百分比。通常,需要固體含量指數的消泡產品通常指的是硅酮類消泡產品,而聚醚、礦物油、脂肪醇或固體類消泡產品的指標中并沒有固體含量指數。
2、活性含量。該指標指的是消泡劑中活性物質的含量,它代表的是會對產品的使用性能和功效有影響的微量或少量物質,活性含量的高低是衡量消泡產品質量的重要指標。一般來說,活性物質含量高的消泡產品的質量相對來說也會比較好,而那些假冒偽劣產品在此指標上的含量普遍較低。
3、固含量和活性含量的區別。一般來說,生產廠家都會向公眾披露固含量數值的,而活性含量的數值卻不會公開給公眾,因為活性成分是針對產品配方問題而設計的,因此不會被披露。
結合上面對于“固含量”和“有效成分”的名詞解釋,我們可以了解到有效成分的高低取決于參加化學反應物質的含量,這些物質可能也是以液體形式存在,因此固含量高低對有效成分的高低并不產生直接影響。其實工業膠粘劑的選擇更主要的參考標準是以下幾點: 是否能夠與基材發生反應? 工藝流程能否按標準實施? 膠粘劑VOC是否達標? 膠粘劑是否滿足生產需求,例如:耐環境性,耐老化年限等等。